发布时间:2021-12-25浏览次数:3944
2021年12月2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马於光院士应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和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夏海平教授的共同邀请,做客第3期格拉布斯大讲堂,在琳恩图书馆110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有机半导体材料科学-现状与未来”的精彩报告。本次报告同时也是理学院第71期科学大讲堂讲座,夏海平教授主持报告,杨学明院士向嘉宾颁发科学大讲堂证书和格拉布斯大讲堂奖牌。
马於光院士长期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是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成果对推动第二代磷光及新一代廉价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其首次实现磷光材料的电致发光,提出并论述利用磷光材料提高OLED效率的原理,对第二代磷光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提出“热激子”机理及杂化电荷转移态(HLCT)材料结构设计原理,对新一代廉价发光材料的发展具有原创性贡献;发明了难溶有机聚合物功能材料的薄膜加工方法,制备高发光、高导电有机聚合物薄膜,引领高分子材料新方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了470余篇学术论文,他人引用14500余次。
报告现场
在讲座中,马於光院士回顾了有机半导体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在几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有机半导体的性能最终与常用的无机半导体材料相媲美。随后,他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分类角度对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伏器件(OPV)、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等领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总结:有机半导体材料需要在性能上追赶无机半导体材料的同时,还发展出独特于无机半导体材料的特色性质,如OLED优异的色彩显示效果、半透明的OPV器件、有机半导体功能器件的柔性或折叠特征,我国学界仍然要继续努力维持自身在有机半导体领域内的国际领先地位,并要勇于直面研究需要的关键挑战。最后,马於光院士展望了有机半导体领域的未来,他认为在发挥材料自身的优势特长的情况下,弥补短板,从根本上通过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解决材料的低电子迁移率的缺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目前的OLED、OPV、OFET领域内的器件性能得到大幅提高,更好的实现光电性能的统一,更是可以通过操控电子自旋自由度发展第三代的有机铁磁性半导体材料,实现量子计算、光通讯、存储三种功能的集成,拓展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范围。
马於光院士接受科学大讲堂证书和格拉布斯大讲堂奖牌
马於光院士的报告超过一个半小时,报告条理清晰,内容深入浅出。讲座最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马院士一一耐心解答,讨论氛围热烈活泼,师生们均感收获丰富、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