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党史学习放映厅” 第二期影片《我的1919》顺利播出

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党史学习放映厅” 第二期影片《我的1919》顺利播出

发布时间:2021-06-25浏览次数:2518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引导广大党员同志及群众厚植爱党、爱国情感,深刻了解党史故事,营造“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良好氛围,在建党百年即将来临之际,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开启“党史学习放映厅”活动。本活动旨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境界,同时积极凝聚群众力量,兼顾统一战线工作。

       第二期“党史学习放映厅”于6月25日中午12点在创园五栋101-2党员活动室举行,播放了影片《我的1919》,影片表现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外交才子顾维钧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与列强抗争的种种过程和爱国志士肖克俭为国请命最终在凡尔赛宫广场自焚的悲壮之举,讴歌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涨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揭示了“弱国无外交”的真理。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党员、化学系第五党支部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我的1919》以顾维钧为第一视角,讲述了中国历史上那样一个沉痛而绝望的“中国不可以说不”的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在巴黎和会上,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与西方各国代表团成员的冲突、较量,最终没有在丧权辱国的条约上签字,仿佛成为了这一时期下中华民族“说不”的先驱。同时,影片塑造了一位民族英雄肖克俭,他拥有当时中国先进群体所共有的勇敢和智慧,内心充满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在北洋政府一再对列强瓜分山东的建议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慷慨赴死。影片中有几处让人记忆深刻的话,“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我很愤怒,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请你们记住,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沉痛的一天”。最后屏幕上出现了一行赫然醒目的大字:1919年6月28日,中国终于第一次向列强说“不”!活动结束后,观影人员心情难以平静,纷纷表达了影片观后感:

       化学系第五党支部书记曲建飞表示:有幸受邀参加了格拉布斯党支部的观影活动,观看了电影《我的1919》,深受感动。这是一部以第一人称述说的电影,由顾维钧带领我们一起回忆那一段黑暗到极致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去参加巴黎和会,本应该享受战胜国的待遇,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却为了各自的利益,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深刻体现了弱国无外交这一道理。然而在懦弱政府以及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下,我们的外交团队仍然不妥协,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影片中更让我震撼和动容的是为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唤醒我们的政府和民众,肖克俭燃烧了自己,犹如这破晓的晨曦,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不会再受其他国家欺辱,我们应珍惜今天这大好的和平时代,热爱祖国,努力工作,为中国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党员宋桥表示:这部电影还原了包括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的历史事件。在观影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仁人志士对国家无私的大爱,更感受到“弱国无外交”这个硬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只存在于大自然中,国际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这次和会的失败也使中国人更加清醒,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过渡。如今100多年过去了,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弱国。但在一些核心科技方面难免还受到制约,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预备党员邢祥友表示:由于缺乏勇气去回望那段压抑的历史,我一直比较抵触以旧民主主义革命为题材的影视剧,因为它们反应了中华民族一段落后与屈辱的历史,这期间中国人民备受列强压迫,热血青年也报国无门。但是今天,我从头到尾看完了传记电影《我的1919》,因为党让我明白以史为鉴知兴替,方可砥砺前行。影片还原了巴黎和会中我国外交团队为争取中华民族利益,与西方列强艰难抗争的历史。顾维钧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官,他意志坚定,思维敏捷,善于雄辩;在羸弱的北洋政府未给予充分支持的情况下,他舌战日本和西方列强,慷慨陈词,力求为中国赢得应有的权益,爱国青年肖克俭更是以自焚表达中国人民的合理要求,然而,列强不顾我国的正义诉求,强行将山东割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虽未签字,但未能阻止列强继续压迫我国的事实。所谓弱国无外交,在这部电影里展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强大的国家才有强大的外交。作为新一代中华儿女的我们,一定要以史为镜,齐心协力建设富强的中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期“党史学习放映厅”圆满结束,参与党员直观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当时所处旧民主主义时期的软弱与耻辱,激发了大家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广大党员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附:

       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简称“一战”,是在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属于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塞尔维亚王国、比利时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和希腊王国等则属于协约国阵营。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巴黎和会 (1919年一战后协约会议)

       巴黎和会是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70人。苏维埃俄国没有受到邀请,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地利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经过激烈的较量和彼此的妥协,6月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北洋政府代表(即当时中国政府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凡尔赛和约》的这些条款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

       顾维钧简介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和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十三位国家元首。

       1912年回国后,任内阁总统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1915年起历任北洋政府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1919年和1921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1945年6月,他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1956~1967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 1985年11月14日逝世,享年98岁。

       顾维钧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一战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了贡献;顾维钧还为废除不平等条约采取了“联美制日”的策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晚年撰写的《顾维钧回忆录》为外交研究提供了原始史料。

       以上内容摘自百度百科。

格拉布斯研究院党支部七月“党史学习放映厅”预告

主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
   7月10日(周五)
12:00-14:00
101-2会议室
《开天辟地》    故事发生在1921年。
   该片讲述了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期间的故事
   7月24日(周五)
12:00-14:00
101-2会议室
《古田军号》    故事发生在1929年。
   该片讲述了青年革命领袖毛泽东带领红四军面对重重磨难,坚守信仰,坚持不懈探索革命真理与出路的非凡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