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990.09-1993.02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硕士(导师:黄耀曾院士)
1993.02-1996.02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博士(导师:黄耀曾院士、戴立信院士)
1982.09-1986.06 —— 四川师范大学 化学系 本科
工作经历:
2009.05-至今 —— 副所长,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09.11-2017.01 —— 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0.01-至今 —— 研究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999.05-1999.12 —— 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2016 ——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 ——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 —— 庄长恭奖
2012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1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4 —— 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唐勇院士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针对均相催化领域的选择性控制与催化等核心科学问题,发展了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区域装载配位基团以调控其催化行为的方法,提出了边臂策略设计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理念。运用该策略,设计了系列新型手性配体并成功应用于十余类重要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发展了叶立德反应选择性调控的一些新方法;设计了新型单中心聚烯烃催化剂,为聚乙烯多样性链结构的选择性合成提供了高效的途径。研究并阐明了边臂的作用机制和规律,部分基础研究成果实现了转移转化。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文章140余篇,获得中国、美国、欧洲等发明专利30余项;开发的新型聚烯烃催化剂实现了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研究方向:
1. 烯烃聚合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2.不对称催化;
3. 天然产物全合成。
唐勇院士主要从事金属有机化学研究。针对均相催化领域的选择性控制与催化等核心科学问题,发展了在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区域装载配位基团以调控其催化行为的方法,提出了边臂策略设计金属有机催化剂的理念。运用该策略,设计了系列新型手性配体并成功应用于十余类重要的不对称催化反应;发展了叶立德反应选择性调控的一些新方法;设计了新型单中心聚烯烃催化剂,为聚乙烯多样性链结构的选择性合成提供了高效的途径。研究并阐明了边臂的作用机制和规律,部分基础研究成果实现了转移转化。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文章140余篇,获得中国、美国、欧洲等发明专利30余项;开发的新型聚烯烃催化剂实现了工业化应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